营业时间:9:00-18:00节假日除外

  电子邮箱:service@montastar.com

详细信息

首页 > 早教中心 > 萌达动态 > 正文

【萌达育儿】耶鲁学子母亲给中国家长的十条建议!千万不要错过!

时间:2016/12/29 16:31:51  来源:  作者:



导读

曾仲萍女士,在职研究生学历,职场打拼30年后放下名利,开始专职总结家庭和家庭教育并开展公益讲座活动。曾女士的女儿2012年考上美国耶鲁大学,现在读大学三年级,通晓六种语言。针对中国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问题,曾女士总结自己孩子的成长经历,谈了自身的体会,并给中国家长提出了十条具体建议。不能说字字珠玑,但非常有指导性和操作性,家长们肯定会很受益。现分两篇刊发,上篇发曾女士的亲身体会,下篇发具体建议。


文长,但看完绝对受益良多,建议大家耐心看完!!!


上篇



既讲世界观又讲方法论,因为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为什么要那么做,才能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


先更新观念。前几天读了署名“莫言”《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的文章,我认为说得极好、极到位,问题找得很准。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有言传有身教,文章认为“身教重于言传”。我深以为是,我有时候想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研究家长和孩子如何相处的问题。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责任(通俗地讲就是家长在家里的工作)应该是:营造和谐家庭氛围,树立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家风,能够安静陪伴孩子心灵,与孩子平等相处对话,能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稚嫩理想,并鼓励、信任、支持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引导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苛求孩子成名成家,尽力帮助孩子发现并成为最好的自己,关心孩子生活和身心健康,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个性修养,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让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再查摆问题。我们必须找到问题的真相。有识之士认为,我们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虽然不乏好家长,但我们痛心地看到,随处可见的是到处给孩子寻找教学资源(只要别人用了说好,不管是否适合自家孩子,也不管自家孩子是否需要)、愿意给孩子花钱读各种培训班或者全职陪伴孩子读书的“老师家长”;只有高高在上的板起面孔训斥孩子的“领导家长”(所谓“虎妈狼爸”),唯独缺乏和蔼可亲接地气的爸爸妈妈。


做父母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我们不需要天天在家里做“大数据分析”的文章,做父母只要内心美好善良就可以了。


现代中国的爸爸妈妈们工作忙、应酬忙,我们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严重“缺位”。孩子成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高分低能、不能独立面对困难、厌倦学习、逃学、心理压力大、课余活动单调,沉湎于网络游戏等等。我认识的一些所谓“好学生”,他们心理上也同样不能完全脱离父母,究其原因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应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都由家长代替做了,以至于孩子长大以后,他们做任何决定包括专业选择、工作去向、恋爱生子、与单位领导及同事的沟通等等都要在强势父母的指导下完成,甚至包办代替,父母也乐此不疲。于是,孩子们的人生实际上像木偶一样被操控在父母手中。


出现这种现象难道完全归咎于“应试教育”?难道不是因为家庭教育中家长的错位带来的后果吗?家庭治疗及儿童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我认为解决问题的钥匙正掌握在各位家长自己的手中!


家长首先需要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没有正确的观念作为引导,你做得越多错得也越多,所谓“背道而驰”。如果家长错位,干了老师应该干的活,老师干活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差,而家长的活没人干也没有人可以替代你干,于是就“缺位”了,社会不能有序地良性循环。因此,社会呼唤中国家长回归,从而推动教育理性回归。


提出解决办法。当前在中国谈家庭教育,我的经验是,不能离开现有教育体制设置和国情的实际情况,应试教育依然是中国教育资源的主体,机构设置庞大而强大,任何其他的民办贵族学校(双语学校)、培训机构目前都无法在师资、教学资源特别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安全性的保障上与之抗衡,而且花费最小,要善于利用国家投入的这些资源,提高孩子学术能力。


试图游离于本国教育体制外为孩子谋求更好海外教育资源的,恐怕所花费的精力和财力都不是大多数的、一般普通家庭能够承受得起的。因此当前大多数的家长只有立足于体制,了解体制,适应体制,扬长避短,整合国内教育资源,有效发挥家庭教育和本国民办培训机构的辅助作用,取长补短,真正帮助自己的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长此以往,既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大量普通劳动者、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也能培养出与世界各国一流人才比肩的优秀人才,他们平等地、共同为国家尽责,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应试教育的弊端谁都可以例举一二,这些由教育家们去剖析。当我们作为个体,相对于体制我们是弱小的一方,因此需要了解体制,适应体制,而不是抱怨;当我们有了了解并渐渐能够发现体制中存在对我们个体不利的地方,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做自我调整和局部改造,以弥补体制的不足。


其实任何一个体制都不会是完美的,都有其不足,只要家庭教育的方法得当,相同条件下无论中美教育体制应该都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哈佛华裔孩子成长的经历,所介绍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方法也是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认为“做人比求知更重要”,教育的目的是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发现,不同教育体制下用相同家庭教育方法,这个孩子的成长结果和我女儿本质上几乎是相同的。


我的孩子一直是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她大学之前的所有课业都是在国内长沙的学校完成的。


高中阶段则一边在长沙雅礼中学理科实验班读国内高中理科课程,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在长沙民办培训机构学习美国SAT考试的全课程,参加了美国托福、SAT1、SAT2、AP美国历史、AP美国政府与政治两门课程的考试。其中AP两门课程的考试由于在长沙找不到这样的老师,她向学校请了两个月假在家自学,获得满分5分的好成绩。


大学三年来,在世界高手云集的耶鲁大学,她完全独立自主地生活和学习,和世界各地的同学相处融洽,各科学术测评都是A或A-,精通掌握了中文、英语、拉丁语、希腊语、德语、日语等六门语言,每学年阅读的书籍在80本左右,大学二年级一篇英文论文在学校获奖,参加学校哲学辩论社团,社团主席曾经评价她的演讲是社团最好的之一,担任过社团财政部长和学校中文刊物《足迹》的主编,大学的每年暑假都自行安排出国学习活动,选课、申请、签证、行程、机票、住宿都是自己在美国搞定,平时做人平和淡定低调守信。等等。她拒绝一切商业炒作,她说目前还需要积累,没有“出名的资格”,现在也一样会拒绝有些培训机构的高讲课费邀请,而在今年暑假她却针对提高中国学生阅读实力不够、借鉴耶鲁大学本科课堂模式,开设了高难度的阅读讨论课程,但只收取应得的课时费。


在她三年前考上耶鲁大学时,雅礼中学专门为她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出于对学校的感恩之心她去参加了这一次活动,那次她的讲座都是用一系列名人名言和雅礼学子分享。她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自己很喜欢阅读,总是要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和完善自己”;在问到“秘诀”时,她认为智商和天赋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对待学习的态度和热情,自己并不是为了考试去学习,而是为了充实自己,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并认为大学只是人生阶段的一个转折点,并不是考入某所著名大学就代表可以松懈了;未来希望做一个“有趣的人”。


在美国读大学与在国内读大学有所不同,大一、大二是通识教育阶段,每个学期需要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大三要确定专业。专业和课程都是孩子自己选择的,去年,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历史专业,至于今后做什么工作,她早就对我说过,“妈妈千万不要干预!”。


孩子曾对我说,耶鲁校园里各种非常优秀的“二代”,他们的自身条件非常优越,学习还非常努力,特别是学校的教授们,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值得效仿和学习。也正因为她身处这样优秀的环境和谦虚好学的态度,她每年回家我都能欣喜地看到孩子在学术、个人修养、品德、生活自理能力、外表气质等各方面的不断进步。


在这个教育方法下的孩子也并没有去做“分数至上”的学习,而是注重充实自身的学习。她小学的班主任也曾经对我说孩子偏科,说孩子“酷爱文学数学不咋地”,所谓“不咋地”是指没有高分。我告诉班主任,“没关系,不要太看重分数,她数学以后会好的,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她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阶段的数学题对于上过大学的家长来说都能搞定,这个期间在你的帮助下,孩子数学分数高,初中、高中你就傻眼了,根本帮助不了,孩子习惯了你的帮助,而你没有在他关键的时候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丢了你这根拐杖他的成绩自然滑坡,所以为什么有些孩子小学成绩特别好,进了初中高中成绩滑坡很失落,家长埋怨孩子,殊不知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一般来说,家长多出于感性表扬或者批评孩子,而我会用感性爱孩子,用理性和专业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谈对于孩子的“主观感受”,即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要轻易给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下结论,特别是负面的结论,这就是所谓“主观感受”。如果你需要给一个人做评判,你需要掌握科学的评判体系架构,否则不轻易主观评价任何一个你周围的人,更不能轻易下结论。作为一个母亲、妻子,父亲、老公等家庭成员之间要懂得彼此既亲密又有边界,不要终身做彼此的“差评师”,要互相鼓励和肯定。衡量一个教育方法是否对孩子起作用,不是听“别人”怎么“评价”孩子,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而是必须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是否既有利于社会又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快乐,这点才重要。我希望在自己致力于家庭教育活动时,能帮助到那些能够帮助到的家长,但不打扰孩子安静地成长和学习,尊重她的要求。


在下篇里,我将结合当前教育的事情存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十条建议”。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心,你的这些建议是不是只适合学习成绩特别拔尖的那些“牛蛙”呢?我觉得不会,应该适合各种类型的孩子,你接着往下看也许会相信我。希望家长看后能反馈意见,以便我思考得更全面。这次的讲稿完成也要感谢那些给我提出各种问题和困惑的家长,是你们的问题和困惑让我沉思、让我思考,也是你们让我的思路更清晰。亚里斯多德说过:“我们必须学到的一切,都是亲自动手学来的。”我也希望你们边听边思考边行动,卷起袖子一起干,去感受这个讲座,别急于说是否适用,然后希望能够听到你们的反馈意见。谢谢。


这些建议未来我还将用之于我的教学实践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证明一个结论是否科学,必然要经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任何好的做法(包括你们在其他地方学习到的经验和做法)都需要和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这是科学的方法论。


有的家长可能会问我,如果我按照你的十条建议做了,我的孩子将来是不是就一定能考上耶鲁大学或者其他顶尖大学呢?我说不是的。我们所做的教育就是学会在家庭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飞,给他们时间慢慢成长,让他们学会幸福,助力他们成为最想成为的自己,这难道不是我们家庭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社会是由各行各业组成的,人的智力也是不同的,人们会成为不同的职业人,所从事的工作的不同不应该受到歧视,而只有幸福的感觉会使每一个人成为相同,无论学识高低都回归本真的我,从而共同推动社会向更高级的文明进化。读过一篇文章,一个24岁的哥大哲学博士曾采访121名自称非常幸福的人后得出结论,他认为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二十年后他回访这121人,结果却发现: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身心的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下篇



一、教育要趁早,帮助孩子智力发育,就是所谓的“不输在起跑线上”。虽然科学研究证明智力因素并不是孩子人生的决定因素,但能帮助孩子走得更远。这里要提醒的是,教育要趁早不是指你的孩子提前能背多少首唐诗、读学前班就会解答小学三年级数学题等等,是提倡科学育儿。母亲在孕期要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孕周发育情况和不同的营养需要,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很多,家长应选择比较权威的科学育儿书籍。遇到问题,不要逢人就请教,大家各有自己的做法,问得太多势必无所适从,初为家长就要养成自我学习“如何成为好家长”的习惯,多读好书,看了书中的理论知识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提前与腹中的宝宝相处,用你认为有用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爱。不要以为孩子还在肚子中便什么都不知道,你要相信这时候的孩子是和妈妈心连心的,这对日后育儿也很有帮助。我当时看的是美国的一本育儿书,书里详尽介绍了孩子在各个不同发育期的情况和饮食需求,因为初为人母的喜悦,读这些书籍很有兴趣,日后也证明了对孩子成长大有帮助,相信科学育儿对于提高孩子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都大有裨益。


二、从孩提时侯起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好的习惯,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习,独立自主地处理事情,让孩子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要正确看待孩子各个阶段的考试分数,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只有高分是远远不够的。


只注重分数是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家庭教育要主动弥补这一不足。


千万不要包办代替。在孩提时候时候就注意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动手能力,从诸如吃饭不喂、自己洗澡、自己写作业,等等这些小事情开始,让他们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时再找爸爸妈妈咨询解决,慢慢积累,这样,当他们遇到人生中的困难时便会自觉通过“学习-思考-分析”然后找到解决办法的这样一个过程去完成,千万不要包办代替。家长包办代替的结果,只能让孩子学会给家长提问题,要家长去解决,家长越做越累,升学求人、找工作求人、找对象求人、升职求人等等包办代替的事情没完没了,实际上大部分的家长在做了自认为可以为孩子所做的一切之后,还是陷入了深深的挫败感:孩子并未如期功成名就。醒悟过来时,似乎已经错过了孩子的最佳成长时期。还有的孩子的确是听话也努力,可学习成绩仍然不佳,然后会抱怨家长,家长也愧疚,更多是焦虑,在压力大时,有的孩子要求家长为他们办理出国以求逃避,然而到了国外发现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最后花光父母的所有积蓄依然一事无成地回国,身边这样的孩子比比皆是。家长到最后总想给孩子存一笔钱,买一套房子,拼命捞钱,致使社会普遍认为钱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每一个自然人因为自己智力、体力、基因等各方面的不同,从而必然成为大自然中分工不同的社会劳动者,我们应直面这一客观存在。作为家长必须面对这一客观现实和科学规律,现代中国家长不切实际地“一窝蜂”让孩子考试得高分、上名校、去国外念书等必然会毁掉一大部分孩子的幸福快乐人生,非常不值得。



家长要学会放下,不人云亦云,不讲面子爱慕虚荣,要懂得顺其自然让孩子成长才是最佳的选择。顺其自然是什么意思?不是放任不管的意思,是说让孩子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到最好,无论他的特长爱好是什么,无论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什么职业,只要是自食其力、有益于国家、社会和自己,都不要歧视、不小看,同时有权利获得社会同等的尊重和合乎公平的收入,父母要为他们鼓掌。那些因为各方面原因成为社会管理阶层的人们,要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服务,构造更加公平、科学的国家管理模式,要学会尊重、谦虚、为社会尽更大的责任,而不是整天吹嘘自己,看不起他人。我觉得目前中国有钱有权这一个层面的劳动者要提前觉悟,要为净化社会环境尽自己的努力。


一个孩子听了家长的话可能考上了哥伦比亚大学,但按照自己的方式他可能更适合去哈佛大学或者斯坦福;也许听了家长的话做了老师,但或者因为本身天赋他更有希望成为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厨师、美容师、时装设计师。等等。只有孩子快乐,家长才能省心,我们学习做智慧的家长。


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做,做着做着就会了。我从来没有为孩子做诸如了解“美国教育状况”、“她应该读什么样的课程”,美国居然还有夏校?我那时候也不知道,但孩子自己都知道,她什么时候做什么只是通知家长,等等,直到考上耶鲁大学,她爸爸并不了解那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你不要不相信,一点也不夸张,爸爸也是国内重点大学毕业的哦,喜欢读中国历史和帝王将相,只是有点排外而已,当时并不希望孩子出国读书。这个笑点是他在孩子考上后,他看孩子和我都特别高兴,就说请培训课老师吃饭,饭中,他问老师才暴露出来的,原来他请客不是因为孩子考上的大学有多好,而是只要孩子高兴他就开心,这的确是他一贯对待孩子的原则。


要培养孩子适应各种环境的生存能力。在我家里没有因为孩子要读书,其他人就不能看电视、不能发出声响,要守着她做作业,等等。相反我们各做各的需要做的事情,因此她也炼成了无论周边环境多么吵闹,她只要愿意,随时读书,真的是手不释卷。有时候她也因为其他人的事情被干扰到,她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或者协商一下,或者自己换个环境去省图书馆看书,很少抱怨别人。初到耶鲁大学那年她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困扰她两个多月,没有告诉家里,自己克服了,后来回家偶尔说到,我说,怎么不告诉妈妈?她说这么远,告诉你也只能让你担心,自己能够克服。同时也丝毫没有影响学习。孩子请假在家两个月自学AP课程时,我在上海全脱产2个月学习,和女儿会通过电话了解她有什么困难需要我的帮助。


要培养孩子动手能力。这里需要提醒家长,不要因为你具有某一长处就可以代替孩子去做有关的事情,在家和孩子相处要保持和孩子相同的频率,可能会比平时慢一拍(这是正常的,孩子身体、大脑等各方面都未发育成熟),要有耐心,不要因为孩子慢,好心的家长总说:“喊他做不如自己做”,就这么无形中包办代替了许多事情,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比如,有些家长语言表达能力强,当在外遇见别人或者老师问孩子问题时,通常孩子会有一个考虑和组织语言的时间,还没等孩子思索好,家长就等不及,噼里啪啦代替孩子回答了,总这么代替孩子说话,势必孩子的表达能力会受到影响。这就是为什么说强势的妈妈后面总有一个弱小孩子的原因所在。事无巨细都替孩子做,孩子就只需要读书考试,当然变成高分低能或者一事无成。



代替孩子做事和引导帮助孩子做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在孩子出生前,我曾经给一位省部级女领导担任过三年秘书工作,处理事务性工作是我的长项,但也不因此就给孩子包办代替琐碎事情,从孩子能听懂话时我就告诉她,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遇到困难了才可以找妈妈。特别是需要出国的孩子更加要提前开始训练孩子的独立外出能力。而妈妈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最佳方案不是包办代替,是找准她的困难点,相机处理。她在大学第一年暑假前去罗马需要签证时,国内部分的资料是我代办的,其他都是她自己在美国办的,中间也有遇到一些不顺畅的地方,她有点急躁,觉得做这些事情浪费时间。跟我诉苦,我觉得要做的是提醒她不急不躁,无论学习多么紧张,也要能够腾出时间完成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告诉她就算今后有了条件让秘书或者助理完成这些事情,你也需要首先学会处理事务性工作。先制定计划,几项事情同时做。现在对于要操办一个具体事情,她便完全得心应手。我八月底去耶鲁大学蹲点学习,全都是女儿帮我安排的酒店、机票、行程、活动等等。


那些为了孩子高考毒死呱呱叫的青蛙、那些为了孩子,家里从来不敢看电视,一点声响都不能有,才能静下心学习的环境不是天天都有的,难道高考之后就不用学习看书了?实际情况还真是这样的,孩子们在经历了“炼狱般”的高考之后,家长和孩子都终于松了一口气,以后不用看书了,欢呼雀跃。殊不知生活的麻烦依然如期而至,没完没了。


其实,终身学习才是能终身提高的秘诀。那么,怎么保持终身学习?



三、培养自己和孩子的阅读习惯。前面两条有的家长听完后说都没有做到,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只要想做,什么时候都不晚,而且我觉得可以把阅读作为切入点。早就有伟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古人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及“开卷有益”等等金句,美国大学特别提倡和要求学生阅读,但是看来这并非美国人的独创,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发现了读书的妙用,只是美国人进一步发现了读书要用“批判性思维”,要独立思考,不能照单全收。而在美国的校园里,中国学生的阅读无论质、量都是短腿,为什么到了现代中国,我们的社会反而开始了完全的实用主义,唯获得金钱和权力至上,在学校读唯和分数有关的书籍才是读书,其他都是闲书了呢?我们的社会变得浮躁和功利,如果这种浮躁和功利只影响一代人还好,因为我们说我们穷怕了,我们需要钱。但是这种影响恐怕要通过我们的家长延续到我们的下一代和下一代,因此,我们需要读书,陶冶情操,不但有高智商还要培养高情商。(高智商不用解释,关于高情商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个名词注解。情商有五项标准,高情商表现为有自知之明,对人对己都比较诚实,并抱有务实不苛求的态度;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会自我反省,深思熟虑,不断成长;追求成就感,对工作充满激情,乐于学习并富有上进心;善于交际,能帮助领导管理团队,调动人脉资源。(--摘自丹尼尔.戈尔曼《是什么造就了领导者》一书)。


喜欢阅读的人会变得心静和爱思考,烦躁的时候他们会自我控制和调剂,他们会自己找到乐子。或者买一本好书、去看一场电影、听一场音乐会、找一个很久未谋面的朋友聊天等等。阅读本身就会告诉孩子怎么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就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只不过他的功效不在当下不在眼前,其功效在你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慢慢体现出来,他们给孩子和这个家庭带来无限潜力,让家长越做越省心,不会被这样那样的具体困难所吓倒,你也不能预测这样的孩子未来能走出多远,因为他总在不停地自我教育和提高。



其实家长自己阅读越多,思考越正确,慢慢就有自己的主意了,人生的许多事情一定要自己亲自去做,而不是等待别人告诉你,别人告诉你方法还没用,你还得自己去做。比如老师告诉你这本书很好,你的做法就是去书店去网站把它们买到,不能再要求老师替你购书,否则老师就忙不过来,人多了就管不到这么具体了,那么那些听了能亲自去做的人就是受益者,听了没有行动的人就不会受益。不过你说我花钱请一个秘书去做这些具体的工作行不行呢,答案是当然可以。我要介绍的是最佳方案。


怎么选择阅读书籍?我曾经对一个家长说,“最好的选择是孩子自己的选择”,这是做家长的智慧。家长偶尔给孩子推荐好书是必然的,但是如果孩子读什么书都要家长确定,“让”他读的就读,“不让”读的就读不到,家长自身的局限性必然带给孩子学习的局限性。我引导孩子阅读书籍的过程是这样的:在她不会说话只喜欢听故事的阶段,我给她选择的书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101个经典童话》、《世界著名童话故事》,《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美人鱼》等等这些耳熟能详充满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古今中外经典童话,这些故事经久流传说明它的益处已被广泛证明;目前国内出版物有些功利和浮躁,良莠难辨,难以选择。这个阶段的孩子似乎喜欢反复听同一个故事,所以我建议这个阶段读的书不在多,在经典。我前面一次讲座也介绍过,要经常耐心地给孩子用你自己认为最好听的声音和标准的普通话,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朗读。在她认字以后,我买的还是这些书籍,只不过加上了拼音,很感谢那些出版商能够想到这一点,孩子因为听过无数次这些故事,现在可以认识这些故事书里的字,变得如饥似渴;小学阶段以后孩子的书就是自己选择了,我的任务是陪她上书店,她看她的,我看我的,每次她都挑回一大堆,我从不帮助她分辨,也不问她为什么。整个小学阶段她几乎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参加美国高考期间一直都是广泛阅读。读得又快又多。(插入手机照片,孩子读过的部分书籍)


家长问:有些孩子已经上学了却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该怎么做?建议让孩子首先选择读自己感兴趣、又读得懂的书籍,慢慢再提高,同时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这样进入阅读的状态。焦虑的妈妈可以读一些美好的爱情小说:)和外国名人传记,看看那些伟大人物的小故事和成长经历,看看妈妈是如何可以摆脱焦虑、变得轻松起来的。我想告诉大家,并不是立志成为伟大人物的孩子和妈妈才需要读书,有一本美国畅销书叫《像天才一样思考》,书中图文并茂,妙趣横生,是美国人托德.西勒的著作,他介绍一个普通人如何做到“像天才一样思考”,学习运用“超传”的思维能力,从而发现一个新的自我,使平凡的生活变得生动和有意义。


有家长也问我为何有这样的理念,我说因为我是阅读的受益者,我妈妈曾经担任过小学校长和大学图书管理员,她喜欢看书,引导我在我上小学时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发现青年时期读过的书中外国名著和名人传记读的多一些,中年时期读《贞观政要》和曾国藩的书,这些书都同样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受益匪浅。一般伟人传记中一定会介绍伟人的母亲,可见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弗洛伊德、奥巴马、希拉里的母亲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代表人物。


四、从小注意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创新能力和好奇心,注意发现孩子的兴趣。著名幼儿教育思想家蒙台梭利发现,无论哪一个孩子,只要达到某一阶段,就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非常想做。孩子不受外界干扰的专注能力,其实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她认为,孩子的注意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家长如果懂得并把握了这一规律,就会自觉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在孩子上幼儿园时,老师通知我参加一次家长会并且要求我做“经验介绍”,那时候似乎我没有让孩子学习什么课程,也没有学习人们所谈论的文艺特长,不过孩子特别善于与人沟通,伶牙俐齿。我很纳闷,做什么经验介绍呢?但还是先在家里写了自己育儿的一些心得,包括上一节内容谈到的“阅读”。在家长会召开之前,老师带领孩子们做了一个游戏:大意是讲台上有一些果冻,现在上来拿的孩子只能得到一个果冻,5分钟上来拿的可以得到2个果冻,10分钟上来拿的孩子可以得到3个果冻。我的孩子那时候是这个游戏中唯一一个得到3个果冻的孩子,因为她一直坐在那里等到老师说10分钟到了才走上讲台领取果冻。


老师说这是一个关于专注力测试的游戏,它的结论告诉人们,具有专注力的孩子,日后的成就往往会比较大。所以她们让我第一个做“经验介绍”。



有些家长会说,我们每天都很忙,并没有时间去学习和知晓这些育儿专业知识怎么办呢?是的,我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这个游戏的出处,但是我的体会告诉我,一个用“心”与孩子相处的妈妈,会主动配合老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这些科学育儿知识,保护下孩子们的天赋。孩子天生会“专注地”做一些事情,用心的妈妈可以细细观察。


幼儿时期的孩子会有一些举动,是我们成人所不能理解的行为。孩子2-3岁时喜欢涂鸦,那段时间里,我们家客厅的墙壁上只要是她能够得着的地方都被她用彩色水笔画满了她认为的各种图案;刚穿带拉链的衣服时,她无论时候要自己动手,以至于一两天时间里都在专注地低头拉拉链,大拇指都弯了,好在我及时发现帮助她掰直了;还有在田字格里每天不停地写“字”,非常工整,那些字像韩语,我都不认识,但我表扬她,并且问她写了什么,她说写了一个故事,还有模有样的讲给我听。我很认真地听并及时给予她鼓励。


作为一个好家长懂得引导孩子,但不自以为是地强迫孩子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顺其自然地保护下孩子的一些天性,如创造力和专注力等,这对于孩子日后的成长大有裨益。


增加一点就是希望家长有意识让孩子动手参加家务劳动,那时候这方面我有些忽略,孩子去美国以后觉得这个要补课。


五、关于择校,建议家长保持平和心态,尽量信任国家政策,在户口所在地就近入学,根据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家庭经济条件,选择最适合、最和孩子能力匹配的学校是最佳选择。有家长问,为了获得更好的学校我是否应该再换更好的学区房呢?很纠结。首先我个人不主张耗费精力、浪费财力追逐换房择校方式。我想如果你有那个财力,那换房也不是错误,如果没有那个财力,生活被迫变得更艰难,我认为不必要,何况幼儿园、小学、初中你都去换房吗,显然换房择校不是好的方法。古代确实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但孟母换房是为了让孩子去到民风更好的环境成长而不是单纯追求一个条件更好的学校,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才是根本。


不攀比、不眼红那些通过各种关系进入所谓名校的的人,如果不是因为有优异的成绩而进入重点学校,孩子在那里读书会因为功课追不上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逃学,真正的名校也的确因为扛不过社会关系,他们会设立所谓的“空降班”,进这种班级也只是满足家长的虚荣和面子,实际情况是于孩子学习并无益处。


我的孩子从幼儿园到考上大学我没有为她找过任何关系,上的幼儿园就在我们单位后面的一条街上,算是公立幼儿园,我们单位的孩子和街道上的孩子都可以报名,没有一点特殊性;就读的小学在我们单位马路对面,很方便,凭户口报名;她上初中的那一年,长沙市取消了重点初中,大家就近上学,当然,以她的成绩也可以去市一中重点学校办的民办寄宿学校,但是她自己的意见是不要寄宿,因为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只能生活到高中毕业,上大学就要出去住宿,舍不得这么早离开家,我听了非常赞同,和她一起选择了我们单位子弟都就读的一所普通中学,我上次介绍过在这所初中学校里三年共六个学期,孩子四个学期都年级第一名,但她不准我宣扬,因为她认为这不算什么,她说分数不代表什么,但我坚持认为可以证明学习能力很强;高中她便以非常优异的全A成绩考入省重点雅礼中学理科实验班(也就是重点班)读书,一切都合情合理。市里面四所重点中学都主动联系过我,(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希望孩子能去他们学校读书,孩子自己已经默默立志报考美国耶鲁大学,所以选择了雅礼中学,这是一所著名的高中,一百多年前耶鲁协会创立的,竞争非常激烈。来雅礼中学读书的许多孩子都曾经怀揣着一个耶鲁梦,不过也从来不见耶鲁大学会给这所高中特别的照顾,学校近八年只有两名(包括我女儿)同学被耶鲁大学录取。




六、关于海外学习。有条件的家庭如果希望孩子去美国上大学我建议是孩子尽能力考上自己能去的最好的国内高中,业余时间上培训学校学习美国SAT考试课程申请美国大学。这个阶段必须重视完成好高中学业课程,因为美国高校录取时孩子的高中初中平时学业成绩很重要,需要申报,也就是大家所说的“GPA”;家长的任务是帮助孩子选择一家当地比较靠谱的、有经验的培训学校学习美国高考课程,把孩子申请美国大学该走的时间安排(即流程,这是纯技术活)的任务交给老师和孩子自己,因为他们专门从事这一工作,比家长有经验,何况你也付了学费,是培训机构的责任。这样安排节约经费和精力(我的孩子整个高中阶段三年的全部学费是:高中学费+培训学校学费+美国暑假班学费,计5000+55000+15000=75000人民币,)孩子还能住在家里。我不反对有经济实力的家长让孩子高中阶段或者更小的时候去国外读书,接受比国内应试教育更科学、文明化程度更高的教育,但建议要有家长陪同,否则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成长阶段里家长缺席,比较遗憾。何况现在都独生子女。我因为工作忙出差多,家里一直请了一位家政阿姨,以至于孩子记忆中的饮食没有“妈妈的味道”,感觉很愧疚、很遗憾。


美国教育的整体状况我不了解,但知道其高校录取和我们国家不同,不唯分数,分数不是衡量学生是否录取的唯一标准,更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和品德等综合素质的要求,陪伴孩子经历过美国高校SAT考试全过程的家长都知道,所有分数出来以后,还有一个申校阶段,你的孩子需要自己推荐自己、介绍自己,适合什么学校,孩子自己一定要知道,这个阶段就是孩子了解学校和自己的过程,我建议一定要孩子自己认真地去做这件事情,并且要支持孩子诚实守信,同时培养孩子责任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依赖中介,家长可以参考但要孩子自己选择,如果最终的学校是家长或者中介帮助孩子申请的,甚至连申请的文书都是中介代写,无疑孩子失去了一个和就读学校彼此了解的机会,也失去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机会,初到学校会无所适从甚至一直不能适应。我的孩子只申请了耶鲁大学一所学校,并且是早录取,她写自我推荐文书草稿29稿,到最后一天才定稿,她没让任何人给她修改。培训学校只为她关注时间和流程,我们家长几乎没操心,只是陪伴她,听她说她文章的构想,参与讨论,申请做完发现美国教育“申校”这个部分做的事情是中国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才做的事情。孩子动手能力增强了。


七、关于课外培训班和特长培养。要想学业成绩更好,中国教育下课外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你懂的,老师们要赚外快,重点知识难题都在培训班解读),至于报哪些培训班,应该根据孩子自身天赋和听取孩子自己的意见。小学六年,我的孩子的确没有上过任何培训班,业余时间我只要求她做完家庭作业就可以了,其他时间她自由支配,所以有一次小学班主任老师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周末吗?大家都回答不喜欢,因为要上很多培训班。只有我们家孩子说喜欢,老师说为什么,她说因为可以玩。到了初中阶段,学校数理化的测试范围一般都超出教学大纲,为了弥补不足,孩子要求周末上培训学校,主要学习奥数和物理。特长培训我认为要尊重孩子天分,不要强求,在幼儿园时我给孩子报的是舞蹈班,她却以小主持人的身份毕业,在毕业典礼上代表所有小朋友发言,因为实在讲得太好了,赢得了家长们的热烈掌声。可见当时我的期待和孩子的天赋有差距,孩子用实际行动纠正了妈妈的错误;在孩子小时候我也试图让孩子学钢琴,三个月之后她说的确不想学,我马上同意。她喜欢绘画和游泳,算是一直都坚持,但我觉得这点还不够,孩子要承担繁重的学业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家长一定不要因为时间原因而放弃孩子的体育锻炼,特别有某些文艺体育天分的孩子又有兴趣的项目可以让他们做到最好,这个要向美国孩子和家长学习,我觉得自己做得很不够,孩子有绘画的天赋却没有让她发扬光大。


八、关于与孩子相处。家长切忌经常讲大道理,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同时做到与孩子沟通四步曲:倾听—了解—理解—支持。我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如果有家长揪着孩子错误不放,总问我应该怎样让孩子改正时,我常常会反问,这点家长自己做得如何?家长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如果是老师和领导式的,重管理,板着面孔教育、呵斥,轻沟通爱护,喜欢讲大道理,给孩子布置任务、检查结果、指出毛病和缺点,天天表扬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好,让孩子在家里的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惶恐中,不断地被要求改正缺点,势必影响孩子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家长需要做的是: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项,正确地鼓励和表扬,同时要能包容孩子在他那个年龄阶段、你认为是“不足之处”的地方。我们自己也是在成长中不断提高,才渐渐变得更好起来的,不要急于指出这些“不足”和批评孩子,家长做出好的样板,让他们自己慢慢体会。我常常体会到当自己能够意识到所犯过的某一个错误让自己耳红心跳时,那我们其实已经进步了,我们需要包容和帮助孩子找到了最好的他们自己,然后,就是相信他、支持他、鼓励他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有时候也需要批评,就是当某一个阶段出现可能影响品德的错误时,我认为就要当即指出来并且批评纠正。比如当出现偷窃、说谎、侮辱他人、欺负弱小的孩子、浪费、自大、没有责任心等等不良行为时。


九、注意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个性修养。上次讲座我讲到,各国人才的竞争最后会落在人品的竞争,我想国人不缺聪明才智,但是目前国内风气的确不尽如人意,所以我理解有条件又希望孩子出国的家长就好比是在效仿“孟母三迁”,无可厚非。孩子的品德教育是重中之重,培养孩子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社会责任感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非常重要,所谓德才兼备。(如果你认为自家里孩子特别有才华,真的很希望你相信并记住这一点)。我从小就不准孩子说谎话,三岁时因为孩子说谎被我用一根筷子把手掌抽出一条血痕,那是我唯一一次打孩子,希望她长大做一个有责任感讲道德的人。同时我自己带头做到,我身边的人有时候觉得我“傻”,我总觉得要配得上孩子,配得上“耶鲁妈妈”这个称号。不多说,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了才是第一要务。




十、家长不要过早放弃自己各方面的进步。包括工作、事业、个人修养、外表管理等等,给孩子榜样。爸爸妈妈是孩子的榜样,同时也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和源泉,鼓励孩子成才,自己要争取成才,所以你首先需要自己去追求幸福而不是放下所有逼着孩子或者帮着孩子做这做那,大多数的家长总是说等孩子上大学以后自己再做这做那,为什么不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样还可以相互促进和帮助。


在孩子小学三年级时,我被单位外派其他城市工作2年,开始她想不通哭鼻子,爸爸做她思想工作说,妈妈也需要有自己的事业,妈妈周末都会回来陪女儿,女儿要理解,她抹干眼泪,点点头。投资自己就是投资家庭,家长一样要报名学习新的知识,我去年还花费2.3万元报了英语学习班,一年下来收效很大;投资孩子就是投资未来,这两件事情同等重要。


在单位做个好员工,在家就是一个好家长。做一个好父母与做一个好员工其实是同等重要的,他们相互关联又互相影响。有些妈妈在单位偷懒,说留着力气回家干活。其实一个在单位不肯卖力气的人回到家里不可能很好地卖力气,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一定是在实践中做出来的,八小时工作不努力、不思考、不作为,你实际上可能浪费了一半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的人的实践机会,包括你的思想观念和行动能力。


相信不少家长都听过一个段子,老母鸡飞不动了,下了一窝蛋,孵出来希望小鸡飞,小鸡也不乐意了,说你不飞干嘛让我飞。孩子也会说,你在打麻将喝酒干嘛让我学习?


我想,做教育需要良知,有的时候不是人们不愿意讲良知,只是因为本身的暂时迷失。做事情的过程中你希冀越小,杂念越少,获得的回报反而可能越多。


做家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一起继续学习。


(来源:六丈日子微信号)

Copy Rights © 2013 Hunan Keyou Education Invest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萌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为湖南启佑教育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旗下控股子公司

湖南启佑教育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湘ICP备13003599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424号

友情链接:湖南妈妈网   腾讯·大湘网   AMI   MTC